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先进行自主探究,之后在于其他的学生共同合作,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会学习方法,知道该思考什么问题,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不论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学习都会让学生动起来,思考起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初中数学 数学的学习是需要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的。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明白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时候,学生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如何使合作探究学习较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一直是我们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下面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初浅认识: 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畅所预言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只有一个轻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才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随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课堂气氛是学生集体在课堂的情绪、情感的状态。实践证明,在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气氛中,学会僧精神压抑,情绪低落,学得被动;而在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心情愉快,学得主动积极,因此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期待及爱,从而激发学生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更加投入与教学。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励教师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更积极的态度搞好课堂教学,由此造成一个良性循环。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同学说你们能否说一下解一元二次方程所用的配方法的步骤是怎样的?”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主动地思考。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教师可以适时地点拨,进行必要的点评及补充,使学生上课时精力集中,学生的参与欲望会增强,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就会答出: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教师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动起来,思考起来,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这是很容易做到的。 设置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智慧 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需要给学生设置恰当地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产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从而启发学生的智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问导读、以问促思”,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问题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恰到好处的问题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菱形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同学们请你们一小组的形式去思考一下菱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会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思考数学知识中的真理。在小组集体智慧的努力下,学生们都推论出来了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但是学生们的思路却不一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将菱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菱形的面积就等于4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通过推导,可以得出菱形的面积就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另外一种是在菱形的四周补上四个直角三角形成为一个矩形,矩形的长和宽正好是菱形的两条对角线,而菱形的面积就是矩形面积的一半,正是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不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学生都推论出了菱形的面积公式。这因为教师恰当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思考起来,获得了知识。 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弗兰德说过:“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成效的教育;没有先进技术参加的评价,就没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使学生信心倍增。教师要注意自己所使用的评价语言,即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肯定和表扬,同时要有鼓动性,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愿意发言。 教学评价应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以使对教育学的过程进行评价;二是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教师恰当、合理地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得学生愿意参与课堂,主动学习,达到了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定理的时候,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很快就说出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定理。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怎样,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那些学生表现的好,那些学生不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都要做到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有了明确的方向,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内化数学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使用两种教学方法,但是学习科学探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循序渐进地学习,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要把握其精神,使课堂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数学的精髓和实质,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做到了这些,就可以成为新课改实施的成功者。 参考文献: 廖伯琴 探究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中学生阅读 2008.09 曾凌燕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1.12 |